利记sbobet立领、斜襟、盘扣……包含中式元素的新中式服装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。不管是出游、逛街还是上班、上学,都能见到人们穿着各类国风服饰。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,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9.8%的受访者穿过新中式服装,聚会逛街(61.0%)、出门旅行(50.1%)是大家穿着新中式服装的主要场合。71.7%的受访者期待生产者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在设计、选材、工艺等环节下功夫,60.2%的受访者建议细分市场,推出符合不同消费群体审美和需求的产品。
南京大学本科生罗双怡喜爱国风文化,日常生活中也会尝试新中式风格的穿搭。“我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,大学时买了第一件旗袍,之后还买过马面裙、暗纹的白色衬衫等。”
日常工作生活中,59.8%的受访者穿着过新中式服装,31.7%的受访者没有穿过,但打算尝试,8.5%的受访者没有穿过,也不打算尝试。
在北京互联网行业工作的章丽芸去年升级为二孩妈妈。“秋季给大宝选择幼儿园国潮节的衣服时就费了一番心思,要穿起来方便,也想特别一点,避免跟别的小朋友撞衫。我首先锁定了马面裙,但发现有些面料偏硬,腰间需要系带不方便。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一种腰间有松紧带、粉色晕染、面料偏软的款式,上身还搭配了长衫和马褂,整体非常好看。”
“二宝马上周岁了,我准备了一套小宝宝的中式礼服,也在给孩子们挑选过年要穿的中式年衣。”章丽芸说。
“我们两年前开始创业做新中式服装,先开了线上门店,现在也在做实体店。”浙江宁波的新中式服装店老板张羽说,自己比较喜欢中式服装,当地有很多很好的裁缝,店里的衣服都是裁缝手工做的。“线下门店成品衣服卖得多,线上门店一般接定做的订单。现在大家的喜好更多样,很多人喜欢穿跟其他人不一样的衣服,所以定做的多一点。很多人在社交媒体或点评网站上刷到我们的店铺后专门过来购买,生意还不错。”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说,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,中国人在国际上更加自信了,人们从追求一些洋货,回归到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审视和思考。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被更多人重视,这也体现在服饰中,在越来越多场合可以看到大家穿着新中式服装,尤其一到传统节日比如春节,在很多景点都能看到人们穿着传统服饰打卡拍照。
调查中,受访者主要在与朋友聚会、逛街(61.0%),出门旅行(50.1%)时穿着新中式服装,其他场合还有:出席重大仪式(如婚礼等)(37.0%),日常居家生活(36.9%),上学、上班(23.8%),面试、会议等正式场合(14.2%)等。
“小时候妈妈爸爸会在过年时给孩子们换上新装,现在也可以从孩子开始,给他们穿一些可爱的中式服装。”李薇认为,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,也是一种美育。
张羽说,新中式服装很有美感,质感比较好,以前人们看话剧、音乐剧,或在仪式性场合穿这种衣服。现在新中式服装经过创新改良,适合穿着的场合更多,穿起来也更方便了。自己的客户中很大一部分是35岁以上的人群,他们工作、日常社交中,都会穿新中式服装。
张羽介绍,传统中式服装很多款式是固定的,比如对襟的衣服,如果想要创新,往往只能在细节上做些改变,比如在盘扣上根据设计师的喜好做点改动,或改变一下马甲内衬的颜色。相比之下,新中式服装设计空间更大,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。
李薇说,传统的中式服装讲究端正,比如比例和谐、左右对称,但在与时尚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改良,可以有一些创新。“这类创新实现了另一种和谐。有一些设计虽然是异形、不端正,但是平衡的,各种元素之间相互衬托、彼此弥补,富有新意但又不失传统韵味。”
罗双怡发现,新中式产品存在同质化的问题,一种款式火了之后,很多店都会做同样的款式,很容易泛滥。
“什么好卖就去模仿,甚至抄袭,即便钱赚到了,这个品牌未来也走不远。”李薇指出,做服装不要跟风,更不能抄袭,要寻找个人的IP。哪怕很小众,只能影响一部分群体,也要做精准定位,当它成为消费者喜欢的商品时,就是有价值的。
助力新中式持续破圈,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,71.7%的受访者期待生产者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在设计、选材、工艺等环节下功夫,60.2%的受访者建议细分市场,推出符合不同消费群体审美和需求的产品。
李薇说,新中式品牌设计师和老板不能急功近利,要不断学习,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,真正理解中式元素和中式文化的内涵,有个人IP、个人调性和文化内涵的服装品牌,才是可持续发展的。
张羽认为,这个行业需要细分,一些特别喜欢新中式的客户,要求会比较高,希望定做精品,自己有很多老客户复购率很高。还有一些通过社交媒体引流的客户,下单率不高,他们可能是想“尝鲜”体验一下,比较看重价格,在面料、剪裁等方面相对包容一些,对于这类客户,可以注重款式设计的创新。
李薇认为,新中式服装设计师、品牌主理人也要思考,如何满足更多国人的需求,让大家穿上有我们自己民族符号、特色的服装,设计出我们的国民礼服。这些服装要既能跟时代融合,又有我们的传统文化特色。
此外,57.0%的受访者建议深化文化内涵与设计相融合,避免简单堆砌传统元素;40.6%的受访者建议打造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新中式品牌;27.3%的受访者建议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,引导新中式市场健康有序发展。